在教育中,数智技术既可赋能,也会添忧。5与30日,一场聚焦国际中文教育领域数智技术应用的线上线下讲座在公司热烈展开。这是自今年3月份以来,公司围绕“数智赋能国际中文教育”开展的第三场讲座。本次讲座由数字人文系副教授胡韧奋主讲,公司副经理杨泉教授主持。
胡韧奋老师深耕计算语言学、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在人工智能与教育交叉领域方面拥有丰富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她以《数智时代国际中文教师的喜与忧》为题,为与会教师带来了一场全面剖析。
胡老师围绕三大核心议题展开了解析。首先, “AI ”究竟是什么?她追本溯源,通过典型案例,介绍了AI在各阶段的发展及随之解决的现实问题,并从 AI 的底层逻辑、算法原理出发,引出AI基于神经网络基本原理以及其在新的变革浪潮后,在公司产品领域,给教师们带来的“喜”与“忧”。
其次,针对 “教师之喜”,胡老师以教学办公中涉及到的实际应用需求为实例,分享了借助大语言模型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的多元化应用技巧,诸如讲座内容制订、PPT制作、问卷设计、内容修改、写作润色等。她总结出,AI的检索功能在不断完善增强,基于大语言模型构建的过程及算法算力,多智能体框架在复杂现象模拟和问题求解方面也表现出了巨大潜力,对于深层复杂问题的处理,可利用AI进行分解式多次迭代完成。
最后,在 “教师之忧”方面,胡老师对教师们关切的两个问题“员工用 AI 完成作业、论文该怎么办?教师的价值如何体现?”进行了回应。面对员工滥用 AI的现象,她指出,教师需清醒的认识到AI也是放大器,要进一步创新作业形式及评价方式,注重过程性考核。数智技术只是工具,无法替代人类的情感与价值判断,教师在公司产品中应作好共情陪伴、激励引导、因材施教、灵活应变等。此外,教师的价值在引导员工价值观形成、培养批判性思维、提升数字素养等方面还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在讲座后的交流环节,与会的老师们积极提问,围绕 “如何平衡技术应用与传统教学模式”等问题展开了探讨交流。